<
xnxnss小说网 > 玄幻小说 > 汴京妖事 > 第148章
    小太医哆哆嗦嗦地跪在地上,“荣,荣国长公主给我钱的时候,我曾听她提到说,说她要一直杀人,一直杀人,杀更多的人,诅咒,诅咒孙琬儿不得好死。”

    外面轰然落下一地惊雷,贺兰漪和旁边的宫女突然神色大变,贺兰漪指挥着禁军,“把他的嘴给我堵上,带去承福宫里关起来,不许向任何人透漏今日之事。”

    禁军带着那个小太医离开后,贺兰漪稳了稳心神,嘱咐宫女道:“让人去请新的太医来为里面那些宫人诊病,这次切莫再出差错,另外,让人去通知白虎观,等下我会过去上香,让他们看好荣国长公主,在我过去之前,不许任何人见她。”

    宫女走后,空空荡荡的大殿里只剩下贺兰漪和宋少衡两人。

    冰凉的雨珠透过敞开的殿门,被风吹进殿内,梁上悬着的帘子如水般涌动。

    宋少衡谨慎开口问:“孙琬儿,可是太后闺名吗?”

    第72章

    贺兰漪瞧了宋少衡一眼, 轻轻点了点头,“她大约是一直觉得林美人之死与我皇祖母有关,因而怀恨在心。”

    在去白虎观之前, 贺兰漪和宋少衡又去看了看那些从水井里打捞上来的尸骨。

    仵作早就被喊来等着回话。

    宋少衡过去查看那些已经腐烂多日的人骨, 贺兰用帕子捂着鼻子, 问那仵作, “可有什么发现?”

    仵作叉手道:“启禀郡主, 这里一共有三十二具尸骸, 全部都是十五至十八岁的年轻女子, 最早的两具死亡时间应当是十六七年前了,最晚的两具应该是去年刚死的。”

    “两具?”贺兰漪秀眉微蹙。

    仵作点头,“对,这三十二具尸骨里,都是两人两人一起死的,我仔细看过她们骨头的颜色和腐烂程度,应当是每年都有两个死去的女子被扔进水井里。”

    贺兰漪抬手招来一个禁军,问道:“宫里其他水井可查过了吗?”

    禁军道:“孙统领前几日就开始带人排查王宫内的所有水井,想来应该今日便能查完了。”

    宋少衡走过来, 俯身在水盆里洗了洗手, “他说的没错, 的确是一年死两人,大约持续了十六年。”

    贺兰漪让禁军和仵作先离开这个偏殿。

    “这些尸骨可还有怨气?”贺兰漪看向宋少衡。

    宋少衡点头, “有是有, 你要做什么?”

    贺兰漪在手心里画出一个小小的阵法, 凝神看向那些尸骨, “你帮我找出来哪具尸骨上最多,我或许能瞧一瞧她是怎么死的。”

    宋少衡仔细感知了一阵, 手指向最右边那具、也是年代最久远的尸骨。

    贺兰漪将手里的阵法打向那具尸骨,嘴里喃喃念着法诀,闭上眼睛后,她瞧见了一团黑气从这具尸骨上跑出来,逐渐在她面前凝聚成一个年轻宫女的模样,她的双手被捆缚着,脖颈上似乎被割开了一个大口子,血,鲜红的血,不断从她的伤口里流出来。

    “她是活活流血流死的,”贺兰漪缓缓睁开眼睛,有些震惊地看向地上的那具尸骨。

    宋少衡:“失血而死,且是十五到十八岁的年轻女子,大概率就是宫女,既然每年都会死两个,让人去查各宫每年失踪的宫女名册或许就能确定她们的身份。”

    “可去年皇宫失火,这些册子都没了,”贺兰漪至今还记得那天晚上皇宫上空的火焰几乎照亮了半个汴梁,简直要把人吓死了。

    既然这条线索断了,贺兰漪和宋少衡便打算先去白虎观,问过荣国长公主之后再说。

    为了确定荣国长公主是真疯还是假疯,贺兰漪还专门带了个信得过的太医一起过去。

    因为下雨,宫道上有些潮湿,靴子踩下去便有溅起的水花。

    宋少衡走在贺兰漪身旁,给她撑着油纸伞,贺兰漪手里提着灯笼照明,太医和禁军跟在两侧 。

    贺兰漪他们几个人路经朝临门石桥上时,又遇见了那群北燕使团的人,贺兰漪想着宋少衡在这里,本想躲开,可实在是离得太近,已经没法躲了,只能迎面走了过去。

    太监说北燕使团是赴宴结束,准备出宫回去都亭驿。

    贺兰漪本不欲搭理北燕这群混蛋,可萧素初却突然喊住了她,同她赔礼道:“之前是在下鲁莽,惊扰郡主,还请郡主恕罪。”

    事出反常必有妖,贺兰漪警惕地打量着萧素初,冷哼一声,“你这是干什么?”

    萧素初的目光落在伞下宋少衡的脸上,极致的温柔,可宋少衡却是瞧也不瞧她一眼,一点注意力也不分给她。

    萧素初勾了勾唇角,“北燕和大梁即将联姻,我们就快是一家人了,一家人,自然要和睦相处。”

    “联姻?”贺兰漪扫了一眼北燕使团,轻蔑道:“你们这是想要谁嫁过去?”

    “自然是大梁皇室最尊贵的血脉——五公主。”北燕二殿下耶律孟伦贪婪的眼神落在贺兰漪那张娇美的脸上,迟迟没有移开。

    宋少衡冷眼看着耶律孟伦,闪身挡在贺兰漪身前,隔开了耶律孟伦恶心的目光。

    贺兰漪和宋少衡他们离开后,萧素初站在原地,看着宋少衡的背影,迟迟没有移开脚步,直到耶律孟伦扯了扯她的衣袖,她才有些失落地转身,随着使团一起离开了大梁王宫。